7月25日,南园街道沙埔头社区内,一场特色“宇宙之旅”启动。依托“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来学部“筑翼星河”实践队队员及指导老师林琪钧与社区青少年携手在彩虹路开展行星创意彩绘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为社区道路赋予新风貌,也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实践队伍合影
笔尖下流淌的星河:一场双向奔赴的创作
活动当日,沙埔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彩虹路热闹非凡。哈工大(深圳)未来学部“筑翼星河”实践队队员携带设计方案与颜料,与社区青少年分组协作,投入这场与宇宙的对话。“各位同学请看,木星表面的条纹由大气环流形成,我们调配的色彩需贴近其真实形态。”一位实践队队员向身旁的小朋友讲解。孩子们专注聆听,同步挥动画笔。实践队队员勾勒行星轮廓,笔触严谨;孩子们专注填充色彩,力求展现行星特色。随着火星的赤红、土星环的金黄、天王星的蓝白、金星的橙黄在道路上逐步呈现,整条彩虹路俨然化作一片浓缩的宇宙景观。

彩绘金星留影
在共同努力下,200米长的彩虹路蜕变为“宇宙长廊”。途经的居民纷纷驻足欣赏,赞叹道:“绘制得很精美,孩子们的表现很棒!”
彩绘背后的深意:从纸面到心间的科普
此次彩绘活动并非单纯的艺术创作活动,“筑翼星河”实践队队员将航天科普知识融入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行星知识。绘制天王星时,队员介绍其以“躺着”的姿态自转,公转周期约为84个地球年;绘制金星时,队员解释其因被厚云层覆盖而呈橙黄色,是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绘制地球时,队员指着蓝绿相间的区域说:“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液态水和生命的行星,十分特殊。”一位小朋友好奇地问道:“那我们是否应当好好保护地球?”队员答道:“没错,我们使用蓝绿色调,就是想提醒大家珍惜这片独一无二的家园。”

队员和孩子们一起绘画
活动结束后,社区青少年表示活动很有意义。他们不仅参与了创作,还了解了很多行星奥秘。
校社联动的新篇章:党建引领下的科普生态
本年度以来,哈工大(深圳)未来学部(建筑学院)与沙埔头社区持续开展党建共建主题活动,构建起“模型捐赠+科普讲座+实践研学”的完整体系。作为一次融合“科学+艺术”的科普新探索,此次行星彩绘活动深度联动高校专业力量,让高校的优质资源真正“触达”青少年。这种“沉浸式科普+实践式学习”的模式,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科学体验。
哈工大(深圳)未来学部“筑翼星河”实践队队员表示,能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意义重大。“看到孩子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得以在活动中生根增长,所有付出都值得。”实践队队长谭悦艺说。社区党委书记曾伟佳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校社联动活动,让科普教育以更生动、多元的形式融入居民生活;重点为孩子们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拓宽科学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彩虹路上的“宇宙之约”告一段落,但那些画笔勾勒的行星、仰头追问的好奇,早已在孩子们心里种下探索的种子——往后路过社区的“宇宙长廊”,看到自己或同伴画的土星、木星,这份对宇宙的向往或许会再次发芽。这条铺满科学与创意的长廊,终将成为沙埔头社区最亮眼的标识,也默默记录着校社携手为居民造福利、为孩子启心智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