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领导学术成果

经管学院蒋晶晶尹德云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气候变化》

发布时间:2024-04-03 10:17











近日,哈工大深圳校区经济管理学院低碳与创新团队蒋晶晶、尹德云老师在甲烷减排技术创新与国际扩散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Global trend of methane abatement inventions and widening mismatch with methane emissions”为题,在应对气候变化顶级期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并获得Nature Briefing推介。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甲烷浓度增长了一倍以上,2022年更是达到了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造成了约1/3的全球变暖。甲烷是一种典型的短生命周期气候污染物,具有增温潜势高、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减少甲烷可以通过减少大气丰度获得直接回报。因此,大幅减少人为甲烷排放被广泛认为是遏制短期气候变暖的快速途径,也是实现1.5℃目标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甲烷减排技术创新与扩散是实现大规模甲烷减排的根本条件,但目前针对甲烷治理的技术或专利分类体系尚未建立。


针对上述问题,蒋晶晶和尹德云团队合作开发了以甲烷减排和甲烷移除为目标的专利检索和分类方法学,从农业畜牧业、化石能源、废弃物、生物质和跨部门使能五个技术领域识别了超过17.5万项甲烷减排发明专利家族,分析了1990-2019年期间全球甲烷减排技术创新的演变趋势、部门及区域分布以及国际转移扩散进展。研究发现,全球高质量甲烷减排发明在1990-2010年间持续增长,但2010-2019年期间呈年均约3.5%的下跌趋势。与总体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相比较,甲烷减排技术的国际扩散率约低11.1%,且绝大多数的甲烷减排技术转移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或者流向中国、巴西等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极少涉及。


研究还发现,国家区域间甲烷减排技术能力与排放增长潜力之间的不匹配日益严重,高质量甲烷减排发明集中在少数国家,但未来甲烷排放的增长则主要来源于其他地区。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持有超过全球半数的高质量甲烷减排发明,因此近年来这些国家的甲烷排放呈增速放缓乃至下降趋势。中国和韩国在甲烷减排“技术追赶”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已经跃升为全球前十大高质量甲烷减排发明国。与之相反,大部分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甲烷排放量(特别是农业畜牧业和废弃物甲烷排放量)呈增长趋势,且将成为未来全球甲烷排放的主要驱动力,但是这些国家和区域很少拥有甲烷减排发明。因此,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向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甲烷减排技术转移和技术援助。


论文第一作者为经济管理学院蒋晶晶副教授,尹德云助理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孙卓荦为论文第三作者。哈工大深圳校区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双碳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图1 甲烷减排技术(MTATs)全球发明和国际转移扩散


图2 甲烷减排发明和甲烷排放的不匹配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