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特辑 NO1 |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发布时间:2023-05-03 22:25



毕业特辑 NO1

鲜衣怒马少年时

不负韶华行且知


肖瑶

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

图片  


光阴荏苒,喜悦与青春分外匆匆,岁月如歌,温暖与回忆不曾远走。青春的花火绚丽而短暂,深藏于心底的记忆却历久弥香。疫情中的青春,只得在寒冷的时光里播种,但终于在和煦的微风中成就。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带着梦想,带着记忆,到天南地北去,跃入人海,各自灿烂。


一、与哈工大(深圳)结缘

还记得第一次听说哈工大(深圳)这所学校是在高中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一边给我们送上毕业祝福一边说着:“如果大家不想离家乡太远的话,我们深圳的高校也很值得大家考虑,哈工大已经在深圳开启了本科招生,相信这所底蕴深厚的老校一定能和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碰撞出更多精彩。”我与哈深的缘分也就此展开。

在填报志愿之前,我特意与家人一同来到学校参观,高大肃穆的深色主体,充满异域风情的俄式建筑,处处展现了历史与现代碰撞的魅力,如果能在这里度过我的大学生活,那一定非常幸福。我如愿考上了哈工大(深圳),并度过了珍贵又难忘的六年时光。

图片    

定向越野

二、在经管学院的学习时光

在哈工大(深圳)的学习时光,首先感受到的是国际化视野,经管学院的老师们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全英文的专业课对于初入校园的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巨大的成长机会,而且专业课授课老师的研究方向往往与课程内容一致,能够在课本之外拓展很多知识,让我们接触到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除此之外,应接不暇的国际交流项目、国际赛事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学习机会,帮助大家看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其次,感受更多的是扎实沉稳的学风,“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体现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严格的课程考核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润物细无声地传承着哈工大校训。老师是我们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是良师亦是益友。在经管学院大楼的一楼大堂,几乎时刻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们在长椅上交流学术问题。我也会每周与导师汇报研究进展,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未来研究计划,张世颖老师对待学术研究热情严谨,孜孜以求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也将使我受益终身。

图片    

毕业导师合照

此外,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活动,新生晚会、元旦晚会、羽毛球赛、游园会,在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中,我们永远有机会去认识更多的人,去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还记得我从一个羽毛球小白第一次自告奋勇担任了院羽毛球比赛的裁判,学习了羽毛球规则,认识了一群可以一起打球的小伙伴,球技也在大家的指导下突飞猛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活动照片

三、烙印心底最深刻的画面

如果说要我选出代表青春的那个画面,那一定是我们生涩又佯装镇定地采访企业家的画面。

身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真实的运行规律是我们的必修课。还记得大三的暑期小学期,《企业与地区经济调查及调研报告》的课程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门课程需要我们实地走访企业,了解最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收集中小企业的营商数据,最后深度采访一家企业,把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书写成案例并开展评比活动。

第一次,我们需要去访问陌生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了解他的创业故事,挖掘企业家的闪光点,找到他走向成功的特质。尽管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却仍然免不了紧张的情绪。刚开始,我们按照采访提纲按部就班地提问,逐渐地,我们能在谈话中找到采访的节奏,甚至能与企业家谈笑风生,最终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案例大赛当中获得了一等奖的成绩。

这次调研的经历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磨炼自我的同时也让我对自我的认识更全面,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能力。

图片    


案例大赛一等奖

四、未来畅想

转眼间,本硕连读六年时光即将悄然落幕。这六年间,我听过无数遍图书馆的闭馆歌声,看过大沙河畔的花开花落。一个人在操场跑过步,也和一群好友在食堂聊过天。2017-2023,何其有幸在经管学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成长,衷心感谢在哈工大(深圳)的这六年。

未来,我也会如千千万万个哈工大学子一样铭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图片    

宿舍毕业照

图片    

文字 | 肖瑶

图片 | 肖瑶

排版 | 申潇潇 赵小叶

审核 | 邓盛杰  张湘妮  卢锦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