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领导活动回顾

暑期实践|探秘银叶古树,共护蔚蓝海洋 ——哈工大(深圳)“绿动大鹏·国际青禾”生态实践突击队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5-08-26 18:31

近日为深入领会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来学部绿动大鹏·国际青禾”生态实践突击队联合红岭教育集团大鹏华侨中学、共青团大鹏新区大鹏工作委员会及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在大鹏新区共同开展“绿美大鹏”生态环保暑期实践活动。

活动以“探秘银叶古树+珊瑚保育+课堂交流+废网重生”为主线,通过自然探索、环保实践与手工创作,深化青年学子对生态保护的认知,提升环保行动力。突击队在未来学部党委副书记徐明媛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国际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中理解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助力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青年人才。截至720号,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银叶古树探秘:人与自然共生的活教材

哈工大(深圳)绿动大鹏·国际青禾”生态实践突击队成员抵达坝光银叶树湿地园,探访全球最完整的天然古银叶树群落。在百年古树的林荫下,潜爱讲师熊玉生动讲解客家人“耕读传家”与银叶树守护共生的故事展现客家人与银杏树相互依存、相互守护的故事。学生们穿梭红树林木栈道,近距离观察红树植物的生存智慧,借助AI工具了解红树奥秘,感受湿地生态的独特魅力。


二、珊瑚保育行动:潜入深蓝的生态守护

突击队成员实地探访大澳湾潜爱珊瑚保育站,仔细聆听珊瑚保育潜水员如何准备装备、准备活动、下海作业以及处理数据,了解珊瑚保育区的状况、范围、生态特性、保育方法和困难,深入认识到珊瑚保育区的生态特性及面临的重大挑战。讲师熊玉表示“潜水员不仅是海洋的探索者,更是修复者。”


三、生态环保交流:绿色知识的开阔扩展

突击队成员与红岭教育集团大鹏华侨中学的同学们较场尾大鹏新区党校开展生态环保交流课堂。哈工大深圳)来自俄罗斯、摩洛哥等国的国际学生热情介绍自己的家乡,并对家乡的生态环保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坝光自然学校荣誉副校长马海鹏也向同学们分享了大鹏新区的生态环保情况。2名大学生4名中学生展开自由分组,结合大鹏景区讨论生态环保问题并制作思维导图,随后小组轮流上场进行成果展示同学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态环保问题的思考。



四、废网重生:变废为宝的绿色实践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高达800万吨的塑料垃圾流入大海。所有已知海龟、近三分之二的鸟类、超过半数的海洋哺乳动物都曾误食垃圾或被垃圾缠结,遭遇不幸。而在这些海洋垃圾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废弃的渔网,当渔网绞在一起,就成了无数海洋生物的“鬼门关”因此废弃渔网又被称为“鬼网”。潜爱课堂讲师熊玉带领突击队成员开展“废网重生”环保手工制作活动,学生以手工的形式变废为宝,将废弃渔网巧妙编织成手提袋、手包等工艺品,用创意赋予海洋垃圾新生命。“每年会有800万吨塑料入海,而我们的双手能改变海洋生物们的命运。”国际学生TAKI·YOUSSEF展示作品时说道。



五、成果与意义:青春力量赋能绿美大鹏

本次突击队行动本次行动以“实地调研-科普宣教-环保行动”为闭环设计,突破传统理论灌输模式,将生态实践转化为国际学生认知中国的“行动课堂”,通过净滩、调研等具象化体验,让国际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略部署、实践路径与实践成效,构建“参与式、沉浸式”的国情教育新范式,助力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青年人才。

突击队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工作要求,构建“实践行动+科普教育+国际交流”三位一体的特色工作范式,推动高校人才与地方生态治理需求深度对接。通过中外学生联合实践的形式,为地方引入国际化智力资源,同时将地方环保实践转化为高校育人场景,形成“高校赋能地方、地方反哺教育”的良性互动机制,为同类校地合作项目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化样本。

坝光自然学校荣誉副校长马海鹏总结道:“生态保护需要代际传承与跨界合作,青年学子应当成为绿色行动的先锋队。”未来,突击队将持续联动其他高校与社会组织,“绿美广东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推动生态保护与青春力量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