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哈工大(深圳)未来学部“丝路童行・共画未来”国际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在平山村社区正式开启。指导老师彭凯琪、林琪钧带领实践团队,与社区儿童共赴文化之约。从开营互动到俄罗斯套娃文化体验,再到中缅友谊故事分享,每一个环节都让“民心相通”在童真与真诚中落地,彰显未来学部以文化实践架起跨国友谊之桥的创新探索。
开营问答启新程,护照传情载心意
上午9:30,开幕式热闹开启。彭凯琪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今天我们将走进俄罗斯、缅甸等四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起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林琪钧老师发起“世界国家知多少”问答游戏,孩子们踊跃抢答,俄罗斯、摩洛哥等国名接连被说出,现场气氛热烈。随后国际生们亲手为孩子们填写文化护照信息,虽笔迹略显稚嫩却满含诚意,接过护照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期待,文化探索之旅正式启航。






俄式套娃话团圆,双语讲解促理解
俄罗斯文化体验环节率先登场。领航员通过生动展示,讲述椴木套娃的故事:层层嵌套的造型藏着“家庭团结”的美好寓意,与中国“阖家团圆”的传统理念不谋而合。志愿者们默契配合,让文化讲解流畅易懂,孩子们在好奇提问与专注聆听中,悄然走近俄罗斯文化的温暖内核。


彩笔绘娃融心意,俄文题名将祝福
绘画环节里,孩子们领到套娃轮廓画纸后,用五彩画笔尽情创作,各种俄罗斯元素与爱心、笑脸等童真图案在纸上交融。国际生们俯身陪伴,用手势比划着交流创作想法,中国志愿者则在中间帮忙传递心意。画完后,俄罗斯志愿者细心地在每幅作品上用俄语题下孩子们的名字,一笔一划间满是跨文化祝福,孩子们看着陌生又亲切的文字,脸上满是惊喜。










童画展示乐分享,礼物互赠暖人心
套娃画作展示环节温馨又热闹。孩子们高高举着色彩斑斓的作品轮流展示,“我画了五颜六色的套娃”“我的套娃里有落日、彩虹和云彩”的童言童语充满童趣与想象。国际生们为孩子们送上精心准备的套娃贴纸礼物,孩子们则雀跃地回赠自己亲手制作的“手表”,稚嫩的笔触画满爱心与笑脸,小小的礼物成为文化交流最温暖的纽带。






缅玉漆器述丝路,双语传情暖童心
缅甸文化体验温情上演。千年前经丝路传入中国的翡翠,见证着两国工匠携手雕琢的友谊;漆器工艺中天然颜料的使用,与中国水墨画“师法自然”的理念遥相呼应。孩子们专注聆听、积极互动,在文化讲解中感受丝路文明的深厚底蕴,体会中缅文化互鉴的悠长故事。


上午的活动在文化交融中落下帷幕,国际生与孩子们的笑容相映成趣。这不仅是国际生“文化传播者”角色的生动实践,更是未来学部“高校资源下沉社区”育人模式的鲜活注脚,让跨国文化交流在童真中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