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探秘启新程・科技锋芒初遇见
2025年5月22-26日的深圳宝安文博会,为哈工大(深圳)未来学部的国际实践团打开了一扇观察大湾区科技发展的窗口,“一轴两线”的布局让前沿科技成果次第铺展,这些中国科技创新成果,让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生们在震撼中触摸到湾区科技的温度——原来科技不仅是冰冷的代码与机器,更是能让文化跨越时空、让生活充满惊喜的力量,这种鲜活体验让他们对大湾区“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的发展理念有了最直观的认知。

科创初印象:科技让文化有了温度
国际生们漫步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目光被智能交互场景深深吸引:戴上VR设备即可与历史城区“对话”,AR导览让展品故事立体呈现,实时翻译设备打破语言壁垒……“原来科技不仅是冰冷的代码,更是让文化跨越时空的温暖力量。”一位经济管理学院的硕士生感慨道。这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案例,让国际生们直观感受到大湾区“硬技术+软文化”的发展理念,也让“文化科技共生”从概念变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智能交互:解码“科技为体,文化为魂”
未来设计学院的邱信贤院长专为国际生解读“未来领域”的创新逻辑。从《Co-Sentience》的情绪识别技术,到三星堆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跨界融合,院长的讲解让国际生们恍然大悟:“科技是载体,文化才是灵魂。”一名建筑学院的本科生观后有感而发:“这些‘科技+文化’的案例彻底刷新认知,原来技术突破能让传统文化如此鲜活。”




返校聚力谋深研・实践感悟促升华
6月的总结会气氛热烈,国际生们在与指导教师彭凯琪的交流中,纷纷表达对大湾区发展的惊叹:这里的科技不仅“硬核”,更有“温度”——不是孤立的技术堆砌,而是与文化、生活深度融合,让创新真正服务于人;从政策支持到企业实践,再到高校科研,整个湾区形成了完整的创新生态链,这种“协同发力”的发展模式令人印象深刻。彭凯琪老师结合这些感悟部署暑期研究计划:团队分工梳理科技企业文化赋能案例、分析大湾区政策体系、对比国际技术传承差异。在整理素材、提炼重点的过程中,国际生们完成了从直观震撼到理性思考的成长蜕变。



这场实践之旅,成为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国际生们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到大湾区“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的发展理念,直观理解了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深层逻辑。未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来学部将继续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搭建更多国际青年感知中国发展的桥梁,让更多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来华国际生在深度参与中读懂湾区科技密码,成为中外文化科技交流的青春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