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领导活动回顾

暑期实践|文博赋能鉴发展|“非遗新韵・湾区传承”文化调研实践团书写湾区文化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29 19:40

一带一路国际视野邂逅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沃土,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探索之旅在2025年深圳文博会上温情启幕。这场以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为核心的文化盛宴,吸引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参与,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及企业线上线下齐聚,16万平方米的展馆内,非遗技艺与当代创新交相辉映,成为哈工大(深圳)未来学部非遗新韵・湾区传承实践团国际生们的文化课堂。

文博会初体验:在多元中触摸文化温度

步入展馆,国际生们立刻被岭南骑楼的浮雕纹样、潮汕侨批人偶的活化展示所吸引。从香港馆的艺术玩具文创到深圳馆的科技非遗展演,从汕头馆的AI英歌舞到广州馆的套色印章互动,多元文化在此和谐共生。“每一件展品都像文化密码,藏着大湾区包容共生的故事。”一位建筑学院的本科生感慨道。这种跨越语言的文化共鸣,让国际生们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也让“一带一路”的文明互鉴有了最鲜活的注脚。

实践团成员们穿梭在各个展馆之间,如同在多元文化的海洋中遨游。他们看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特色展品,每一件都仿佛是一个文化密码,诉说着大湾区包容共生的动人故事。这场与文博会的初次邂逅,让成员们跨越了语言与地域的重重障碍,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为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搭建起了一座鲜活且生动的第一桥梁。


文脉深探:科技让传统“流动起来”

未来设计学院邱信贤院长特意带领团队走进“未来潜式・设计与科技之创世纪”主题展区。在黑黄撞色的太空舱式展馆中,《Co-Sentience》生态互动装置尤为引人注目——当国际生们的表情让虚拟植物绽放时,古老的“天人共生”理念瞬间变得可触可感。邱信贤院长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国际生们读懂了大湾区“守正创新”的文化密码:“守着传统内核又不被时代淘汰,这样的传承让历史在当下生长。”

返校聚思:从参观研究者的蜕变

6月返校后的总结会上,实践团围绕文博会所见所闻展开热烈研讨。与指导教师彭凯琪的交流中,国际生们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感悟:大湾区的文化魅力不仅在于悠久的历史传承,更在于对传统的创新表达——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能通过科技在当下的生活方式;不同地域的文化既能保留特色,又能和谐共生,这种和而不同的包容氛围令人震撼。彭凯琪老师顺势部署暑期研究计划:要从国际视角解码湾区传统活化-产业转化-价值传播的完整链条。国际生们分组梳理地域文化当代表达案例,在文献与实地素材的碰撞中,完成了从直观感受到理性思考的认知跃迁。

这场实践之旅,成为最生动的国情教育课——国际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读懂了大湾区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发展逻辑,理解了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未来,哈工大(深圳)未来学部将继续搭建国际青年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的学子成为湾区文化故事的见证者与传播者。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文化记忆,更是促进中外理解的桥梁,用青春力量书写新时代文明互鉴的答卷,让多元文化在交流中共鸣,在互鉴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